神门艺术团 发表于 2024-4-30 13:52

西清《古木桥》

西清古桥:西清也是,神门文化的发祥地,位于钟灵溪、易家沟和三溪河三水交汇处,是一个山清水秀,人杰地灵的好地方。在清代光绪年间,这里人口稀少,地势险峻,穷山恶水,只有几条羊肠小道,而旦还是恶水挡道,行人交通都极为不便,三水交汇更无一桥,就连木桥珧板也没有一条。造成南来北往,东去西归的农人,樵夫,背伏人等只能涉水而过。若迂山洪每年不知多少人被洪水卷走。

在光绪元年,出生在西清桥傍的一位蔡姓人家,名绍卅,字碧田,号玉玺,自小聪惠过人,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,读书上进,文章盖世,知书达理,年方十六便中廪生,走南闯儿,行善积德,人称蔡老父,为当地做过不少好事。他往往看见门前过河人的艰辛,想在心里,记在脑子里,每当听到两岸边发生遇难时,发生妻号子啼之生时,都暗自感叹一番,他巴潸然泪下,于是发誓要在西清三岔河上建一座木桥,以方便大家通行安全!

通过多年筹划,在清光绪二十七年,由蔡碧田承头带领乡亲们正式修建了西清桥,桥虽木质结构,但工艺质量十分堂皇,横跨东西,水通南北,通条古木作梁,水墨珠炒画栋,融桥楼于一体,桥头巨石上用珠砂点缀的“西清桥”三个大字与之相映生辉。峻工那天,三乡五里的百姓都前来祝贺,或看热闹,又是唱戏又是太摆酒宴,庆祝大桥峻工,把个西清小乡挤得水世不通,连两岸沿河也是人头攒动,集市摊点,小吃店家前人来人往。不分男女老少,贫富亲疏,都聚集在西清这个小乡头,有点文墨的人,都在桥东头的一块木匾下,指指互点,默默背读,那足有2米长,宽1米桃木匾上用隶书镌刻的一首诗,这首由蔡碧田亲手创作书写的《西清桥赋》:“平分两水,隔断三岔,过客尽销魂,频年堆积怨嗟。阿谁长虹浮水面,高撑宝筏,蜃市夕阳湛下榻。这险恶风浪,变成了荡平王道,任往来高车驷马。幽处谋百业,隐逸作生涯。道左樵牧若相问,笑指溪上人家。”读罢,看完,个个不断称赞蔡老爷是个大慈善人。

    时过境迁,百年之后的今天,当年的西清古木大桥,变成了水泥钢筋大桥了,一座座高楼拨地而起,户户小洋房,人居环境、村容村貌,基础设施大大提升。如今的西清街卫生整洁、生态优美、文明和谐。西清的人居环境,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。如今,神门乡已是世界地质公园,名胜风景区,巴中市文旅新区。神门乡沿河的山山岭岭、村村寨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米仓大道至通神门乡。昔日贫困落后的神门乡,转身变得,一幅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,已全面呈现在世人眼前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西清《古木桥》